最近中歐旱災,"飢餓石"露出代表水情似乎不妙。
通常沿易北河水面下巨石刻記著古早不祥預兆流傳好幾世紀帶動恐懼深埋於捷克人心中揮之不去,而今年乾旱重現石頭風貌再再提醒了人們情況有多麼嚴峻。
僅旱災時期俗稱"飢餓石(Hunger Stone)"的石頭才會浮出水面見客,過去拿來預言欠收,河道航運中斷,隨之發生大饑荒。如今天氣和收成預測後數週訊息曝光。布拉格北方一百公里距德國邊境不遠的傑欽鎮,河水位降低一百一十五公分使中歐最古老的水情標石徹底外露。
石頭坐落於迪利許橋下方,佈滿捷克語與德語,其中一則留言來自1904年酒吧老闆弗朗兹馬業(Franz Mayer)寫:「如果你看到我,哭哭。」傑欽地方博物館館長維拉斯提米帕索瑞克 (Vlastimil Pazourek)說:「隨時間推移,遇到乾旱再度降臨時,便越多人留訊息。這塊石頭可謂地方事件打卡點。」時代演變,本來的悲觀暗淡更被幽默且創意十足的方式取代。1930年間當地泵浦廠老闆寫下一首詩回應1904年的留言:「別哭女孩,別煩惱。當水枯竭,儘管澆濕田地。」
捷克研究團隊曾於2013年發表論文詳述該石頭所記載的旱災歷史,上頭同時刻有"困苦年份和遺落的作者名縮寫",論文內容寫道:「它表達乾旱造成欠收,食物缺乏,物價飛漲,接著窮人挨餓鬧饑荒。1900年之前石頭記錄以下旱災:1417、1616、1707、1746、1790、1800、1811、1830、1842、1868、1892以及1893年。」
據傑欽鎮觀光網站,特殊巨石現變成有點像觀光景點,因為它是中歐最老的水情標石,易北河支流水壩建立後越來越常露出。另外易北河二戰期間是美軍與蘇聯軍隊從納粹德國相對面朝雙方行軍前進,於1945年四月硬碰硬的知名地點,<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稍早報導水位下降讓人發現那場衝突留下的彈藥。
易北河暗藏飢餓石數量最多,不過別的河也有人目擊過,例如德國萊茵河。有趣的是,這些古老警告標誌其實直到二十世紀中才以飢餓石之名廣為流傳,源自某塊石頭刻印"1947飢餓年(Hungerjahr 1947)",提及二戰後1946年冬天德國陷入的饑荒危機。人們持續刻新石標記嚴重旱災,有些落款出現"2003年"。紀念那年少說從1540年算起歐洲夏天最熱紀錄。
分析師認為今年乾旱加熱浪快烤焦東北歐農地沉重打擊農民,然而歐盟小麥出超僅可能縮減,代表內部得消耗更多自己的麥糧。傑欽鎮飢餓石露臉的話水位已低於一百六十公分,現在低水位商船客輪無法行駛,不管怎樣好在當今商品多走卡車或鐵軌來運送。
僅旱災時期俗稱"飢餓石(Hunger Stone)"的石頭才會浮出水面見客,過去拿來預言欠收,河道航運中斷,隨之發生大饑荒。如今天氣和收成預測後數週訊息曝光。布拉格北方一百公里距德國邊境不遠的傑欽鎮,河水位降低一百一十五公分使中歐最古老的水情標石徹底外露。
石頭坐落於迪利許橋下方,佈滿捷克語與德語,其中一則留言來自1904年酒吧老闆弗朗兹馬業(Franz Mayer)寫:「如果你看到我,哭哭。」傑欽地方博物館館長維拉斯提米帕索瑞克 (Vlastimil Pazourek)說:「隨時間推移,遇到乾旱再度降臨時,便越多人留訊息。這塊石頭可謂地方事件打卡點。」時代演變,本來的悲觀暗淡更被幽默且創意十足的方式取代。1930年間當地泵浦廠老闆寫下一首詩回應1904年的留言:「別哭女孩,別煩惱。當水枯竭,儘管澆濕田地。」
捷克研究團隊曾於2013年發表論文詳述該石頭所記載的旱災歷史,上頭同時刻有"困苦年份和遺落的作者名縮寫",論文內容寫道:「它表達乾旱造成欠收,食物缺乏,物價飛漲,接著窮人挨餓鬧饑荒。1900年之前石頭記錄以下旱災:1417、1616、1707、1746、1790、1800、1811、1830、1842、1868、1892以及1893年。」
據傑欽鎮觀光網站,特殊巨石現變成有點像觀光景點,因為它是中歐最老的水情標石,易北河支流水壩建立後越來越常露出。另外易北河二戰期間是美軍與蘇聯軍隊從納粹德國相對面朝雙方行軍前進,於1945年四月硬碰硬的知名地點,<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稍早報導水位下降讓人發現那場衝突留下的彈藥。
易北河暗藏飢餓石數量最多,不過別的河也有人目擊過,例如德國萊茵河。有趣的是,這些古老警告標誌其實直到二十世紀中才以飢餓石之名廣為流傳,源自某塊石頭刻印"1947飢餓年(Hungerjahr 1947)",提及二戰後1946年冬天德國陷入的饑荒危機。人們持續刻新石標記嚴重旱災,有些落款出現"2003年"。紀念那年少說從1540年算起歐洲夏天最熱紀錄。
分析師認為今年乾旱加熱浪快烤焦東北歐農地沉重打擊農民,然而歐盟小麥出超僅可能縮減,代表內部得消耗更多自己的麥糧。傑欽鎮飢餓石露臉的話水位已低於一百六十公分,現在低水位商船客輪無法行駛,不管怎樣好在當今商品多走卡車或鐵軌來運送。
中歐最古老的水情標石猶如觀光景點般吸引遊客來訪。
所有圖片來源:AP、Reu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